成功案例
《产业观察室》:“媒体+”来了,媒体融合势不可挡!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6-05-03 10:43:33    文字:【】【】【

2015年7月31日,吉隆坡当地时间17:57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的话音未落,北京晚报推出的电子版号外已经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刷屏。

次日,北京晚报用10个版面全面详尽的报道北京冬奥申办成功的故事。因为事件重大,不少读者还将纸质版报纸收藏。


手机媒体第一时间传播新闻,平面媒体次日进行全面深入解读,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融合”传播。

全面迎接“媒体+”风口

“媒体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普尔提出,最初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近年来,“媒体融合”成为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也即: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 重”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部署。同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开启了名副其实的“媒体融合元年”。

融合是一个集合体制、人才和内容在内的复杂工程,而在融合过程中技术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推动不同渠道、平台间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最终实现“媒体+”的转变:传统媒体通过融合构建自己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


媒体融合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融合的“聚变”效应,传统媒体叠加网络、微信、微博和客户端,既可以留住原来覆盖的受众,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推转,持续开拓 新的受众,从而实现立体的传播效应和亿级传播影响力。媒体融合的过程,也是全新亿级媒体的重新洗牌和形成过程。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电视媒体, 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平台,谁融合的最好,谁就最有可能脱颖而出。

技术是推动媒体融合的第一生产力

在笔者看来,影响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领域。

移动互联网是抓住受众的核心阵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内容传播模式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起到支撑和带动作用,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强化内容、服务、终端一体化发展,提升媒体融合发展服务能力。


举例而言,传统媒体的内容采编,往往是以静态的选题编排为核心的,新的模式下,需要以受众的需求为核心,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受众的需求。因此在发现新闻阶段,记者编辑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关注微博微信账号和监测关键词,来获得数据。获得数据之后,计算出其在社交平台上面传播变化和趋势情况,同时监测相关的意见领袖、行业专家,他们对这样的信息的交互程度怎么样。最终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记者编辑的选题参考。

这个过程会有大量数据的产生,包括大量的数据关联性,这就需要媒体把技术平台从一个传统的数据库走向一个基于分布式的、大数据的体系。用融合生产的信息系统来帮助原来传统封闭在媒体内部的生产系统实现内容的融合,把融合内容生产和外部的APP系统进行结合,实现内容与业务本身的结合。

无论是大数据方案还是分布式信息架构,技术将在推动媒体平台融合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技术更新、经营创新、融合发展将是传媒产业每一个活跃主体前进的方向。 随着技术不断推动媒体采编模式的整合升级,我们期待未来将出现更多具有亿级影响力的融合媒体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4-2018 北京中天启月科技有限公司